就读于省内一所重点中学的王艋,在高考前的3次模拟考试中,都取得了比近年平均一本线高出60分左右的成绩。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他完全可以进入一所北京211高校就读,可成绩和录取结果并非他所期待的。


对于千千万和他一样的复读生而言,“不甘心”,应该是很多人做出这个选择的重要原因。


通知书的到来让王艋有些慌张了。


高出一本线29分,王艋的一只脚已经踏入大学校门,即将成为上海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准大一新生。


可拆开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又用胶带封上放进了抽屉里。


2015年8月12日,王艋踏进大学的那只脚最终退了回来,他选择了另外一个身份:高考复读生。


这天,距离2016年全国高考——王艋的第二次高考还有整整300天。


300天意味着什么?王艋说自己想得很清楚,无非是一个未知的赌局:“就算失败了,也比无法抹去的遗憾更让人容易接受。”


因为王艋的一句话,父母尊重了这个决定:“我想拥有这次选择的权利,我会为自己负责,希望你们相信我。”


伴随着每年一次的高考,“复读”这个词也周而复始地出现。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招生计划增加带来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复读生这个群体的数量也在减少。


然而,对于“王艋们”,一些长期在高考复读一线指导的老师有了新的发现——复读生人数减少的背后,是水平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王艋们”为了心中的“好大学”选择逆向回流。


更有细致的老师发现,如今,社会对于复读的“偏见”正逐渐消失,这个抉择不再像以往那样“悲壮”,复读生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不少。相比从前,90后,甚至是95后,“对自己负责”的意愿更加强烈。


就像王艋眼中的“复读”,“这不过是一次正常又普通的选择而已。”


好学校的诱惑


10万,这是教育部统计的去年全国高考复读生减少的人数。


公开数据显示,湖南省高考复读生连续4年下降,从2012年占总人数17.6%的6.4万人降到今年的4.5万人,占考生总数11.5%。



而今年,教育强省湖北省参加高考的复读生约3.7万人,占总人数一成,而考生人数位居全国第二的广东省复读人数却大为减少------顾虑2016年广东省使用全国卷,估计从往年的10%降至6%左右。


人数虽然减少,但高分复读学生在增多。深圳城市学院高考复读学校负责人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谈到,最初接触复读班时,学生主体是分数达不到专科录取线的学生也就是落榜生,上线的学生占比不到30%。而近年来,90%以上的复读生不是落榜生,部分复读生高考分数在二本线以上甚至一本线以上。


“复读生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已经开始换代了。”这位负责人说,许多高分学生因为对录取学校或是被调剂的专业不满意选择再考一年。高分复读学生的增多,在于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自己把握的前途欲望越来越强,更敢于作出复读选择。



王艋就是其中之一。


就读于省内一所重点中学的他,在高考前的3次模拟考试中,都取得了比近年平均一本线高出60分左右的成绩。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他完全可以进入一所北京211高校就读,这也成为他奋斗的目标。


可成绩和录取结果并非他所期待的。


不甘心,是和王艋一样的高分生选择复读的最重要的原因。


就读于湖南省常德市一所县级中学的杨溢,高三一年的成绩均在600分左右,可去年高考,因为失误仅拿到了566分。尽管如此,他依然以高出一本线40分的成绩被重庆一所一本院校录取。


可想到过去十多年的努力与最终结果的不成正比,在父母的支持下,杨溢选择在长沙一所中学进行复读。今年,他如愿拿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646分的成绩比一本线高了120分。


杨溢所复读的中学去年一共有10个复读班,每个班级50到60人。“高手很多”,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最后“几乎全上了一本线”。


“现在的复读不像10年前和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大量的人考不上大学,考不上本科,当时有的省复读生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现在高考录取率已经很高了,平均录取率都达到70%~80%,有的省份甚至达到90%,“可以这么说,如果愿意上专科,大家都可以有大学上。”


伴随着录取率的提高,学生复读的动机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复读生由希望上大学变为要上好大学:能上二本的希望通过复读考上一本,能上一本的希望考上名校。


2014年11月,就读于广州一所一本院校的大二学生谢天作出了一个令导师、同学和家人吃惊的决定——放弃大学学习,重回高三复读参加高考。


谢天到深圳城市学院高考复读学校复读的动机,源自对原来学校和专业的不满意。他说:“与其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混到毕业,今后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还不如复读好好考个自己满意的院校和专业,这也是为自己负责的表现。”


成败在于炼心


与其说现在的复读生少了以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情怀,不如说他们更加理性了。


这个变化在众多学生咨询复读事项时负责接待的老师都有感受。选择复读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这条路的艰难和自己情况如何。她常常告诫学生:别以为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就够了,你们永远不能小觑这条路上的沟坎。


深圳城市学院高考复读学校负责人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走复读之路。复读之路是很艰辛的道路,考生将承受比应届生更大的学习与心理压力,分数太高或太低都要慎重选择复读。



关于复读的经历,许多复读生都不愿再次回想。用李楠的话来说,那一年,表面上全世界的人都在支持你、帮助你,但实际上你就是一个孤独的人,所有的人都只能眼睁睁看着你拼命,“很简单,能救你的就是你自己”。


李楠是去年安徽省高考生,也是一名复读生,如今已是西北一所211高校的大一学生。前年,她的高考成绩连三本线都没到。


和不少安徽考生一样,李楠选择了在毛坦厂中学复读。这个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中学,学生总数达到2.4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复读生。


对李楠而言,在毛坦厂中学复读的这一年是难以言说的。 “只有你一个人”“孤独”是这一年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可相比提高的120分,这一年是值得的。


“我高中三年就是睡过来的,根本没有学习。所以第一年的成绩我没有太吃惊。但想想,我是以中考前100名的成绩进入了我们县最好中学的最好班,最后却三本都没考上,太不甘心了。”李楠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对自身有清楚认知的心态。


心态是大多数复读生谈及的,决定复读成败的关键所在。


从第一年高考成绩达到三本线到复读两年后考取国内一所985高校,吴涵被认为是复读班的“传奇”。在他看来,很多复读的学生,基础都不差,最终失败并不是实力上的问题,往往是心态导致。


“复读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平静’。平静地面对复读这件事,平静地复读,平静地考试……”吴涵说,自己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复读生,可往往在这条痛苦的路上过多沉浸在不安当中。


吴涵说,面对高考的一次“失利”,有人会妥协,有人会选择其他的路,比如出国。在他眼里,好心态就是把复读当成和出国一样的选择,“复读一年,和那些出国需要读两年预科不是一个道理吗?”


在李楠身边,虽然有不少传奇发生,但同时,遗憾也有很多。比如,带着三本分数进来拿着三本分数离开,带着一本分数和冲击名校的决心而来却拿着二本分数离开,甚至还有放弃二本学校不念复读一年后连三本都没有考上的同学……


复读这条回头路值不值得走,能不能走成功,没有人能用数据说明。但在李楠和吴涵看来,真正想清楚复读的学生,成败并不在于最后的分数。


“其实,很多人觉得一次高考不能说明什么,但复读的这一年能让他认清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李楠的后桌“战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第一年没考上三本,觉得念高职“丢人”选择复读,第二年刚好达到三本线,最终却选择高职,“她看清了自己,更适合学一门技术!”因此,李楠认为,复读最大的成长在于“炼心”。


“心智的成熟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像我一样,高中三年幼稚到意识不到读大学的重要性,而这一年会让你迅速成长,知道自己是什么样、该是什么样,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李楠说。


吴涵那一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他说,失败并不可怕,再次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失败,没有站起来面对失败的勇气,或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失败的人。

“复读一年,换一个强大的内心,这个成长,也许对高考无用,但对接下来的一生,有用。”吴涵说。


深圳城市学院高考复读学校2014届考生石磊同学,复读一年从二本B跃升至一本,高考后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复读一年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心态的成熟和性格的完善,让我从一个不懂事的男孩成长为一个男子汉,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对自己负责


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是很多学生向往的名校、名专业。第一次高考那年,张克以在安徽省50万理科生中位列100多名的成绩被录取。可入学两年后,他却选择了退学复读。


这个抉择令人惊讶。可张克就是不喜欢这个专业,他也曾尝试选修自己喜欢的心理学,也申请过转专业,最终无果。


经过大二一年的犹豫和徘徊,张克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回到高中再战高考。


在复读的一年中,张克的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五,最后高考成绩是全省理科600多名——尽管不如第一次高考,但仍被中国政法大学6年制法学实验班录取。


成绩的落差并没有让张克失落,相反,他对现在的专业很喜欢。


回头再看当初复读的选择,张克认为,现在的上升通道越来越个人化,你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同时,90后面对的时代越来越多元化,不像以往要对组织、单位负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高校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高考录取率在提高,但“上升渠道有限,也是导致高分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重新回炉的原因吧”。


不过,这位老师担心,这种现象会让复读越来越功利化,会继续强化全社会的“名校情结”。


不同时期,复读的功能和定位有所不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复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那时候考大学是“跳龙门”,考生拼尽全力去争取改变人生的机会,不惜多次复读;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开始扩招,读书的机会增加,复读人数减少;复读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由于出路的多元化,升学率不断增加,复读越来越功利化。


2008年,教育部出台“严禁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的禁令。许多复读生只能选择由教育部门批准的复读学校,“有关系的”可以在少数公办中学里“混”到一个角落坐。


“现在的复读生层次有了很大提高。人数虽然少了,但质量变厚了。这些学生,应该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指导。而复读生群体的这种变化也值得高考制度、高等教育关注。”前述参与高考招生的老师说。


不过一次选择


百度上有个名为“复读”的贴吧。贴吧里,有复读成功者的经验之谈,也有复读失败的悲痛教训……在王艋作出复读决定前,他曾无数次在这里寻找答案。


深圳城市学院高考复读学校的招生老师告诉王艋:决定复读要慎重,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不要因他人的看法而动摇;而选择复读要轻松,它不代表着失败,只不过是给自己再一次选择大学的机会。


她送给王艋一句话:君若有此心,莫畏风雨行,不负而今志,明年化蝶时。



王艋选择复读了。


300天后,任何一种结果都有可能,任何一种结果他也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


“不过就是一次个人选择而已。”王艋说

下一篇:2017年深圳市高校招生咨询会6月2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 上一篇:让失落的梦想从这里腾飞
访问量:-
此文关键词:深圳高考补习,深圳l两校联考联考,联考补习,联考辅导,深圳高考复读,高考复读学校

返回顶部